当177份武大早期建筑图纸,漂洋过海而来...... 报资讯
2023-04-20 14:06:00来源:武汉大学
“为你我等了近百年的光阴
漂洋过海来见你”
(资料图片)
2005年11月
一份珍贵的礼物走过悠悠岁月
最终抵达珞珈山
今年,这份礼物
入选了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快来和珞珞珈珈一起揭秘!
2005年阿拉伯罕之子奥特夫·莱文斯比尔教授
将美国建筑师阿伯拉罕·莱文斯比尔
设计并收藏的
177张图纸无私捐赠给武大
这份跨越山山水水的“厚礼”包括
法学院、图书馆、理学院扩建工程
水工所、体育馆、工学院
共6栋建筑的结构图
28张草图、54张蓝图、95张硫酸纸图
▲受赠的法学院局部建筑图纸
2014年这些建筑图纸被鉴定为
“国家一级文物”
2019年被列入
第一批《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23年1月12日入选
“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为三大高校档案馆入选之一
▲受赠的法学院局部建筑图纸
这份礼物弥足珍贵
翻开这些早期建筑图纸
结构详图、架构图、立面图、剖面图、平面图
绘制详细,结构清晰
流畅的线条仿佛化作武大的早期建筑
将这个关于时光的故事娓娓道来
▲受赠的图书馆局部建筑图纸
“要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建大学”
1928年夏武昌中山大学
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
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
东湖珞珈山一带为新校址
山丰水美,依山而建
是建委会最初的构想
1929年李四光邀请开尔斯来建武大
二期工程时
石格司(R.Sachse)
阿伯拉罕·莱文斯比尔(A.Levenspiel)
也参与进了结构设计
珞珈校园模样初现
▲受赠的理学院局部建筑图纸
1929年3月开尔斯开始勘测规划
半年后总设计图便完成
巧思构想结构
认真耐心记录
一笔一画
度量尺角之间
“以宏伟、坚牢为原则,不求华美”的思想
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跃然纸上
1930年5月
理学院即将动工
开尔斯病倒但仍坚持工作
时任武大校长王世杰每每到上海看望
均见开尔斯病房内摆满设计图纸
▲受赠的水工所局部建筑图纸
细阅图纸
从局部到整体
中国传统的宫殿典雅大气之美韵
与西方典型的轴线布局有机结合
整体布局、单体造型相得益彰
珞珈校园宏伟大气
成为镶嵌在东湖之滨的一颗宝石
九十年多前便将
自由包容的气质融入建筑艺术
▲受赠的体育馆局部建筑图纸
“本校的工程,尚只完成一半
我们的建设不仅是物质的建设
还有最大的精神建设
无论在学术建设方面或文化事业方面
我们都在努力
请大家看看我们所走的路
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
是不是人类向上的路!”
校长王世杰在1932年
珞珈山新校舍落成典礼上如是说道
一张张建筑图纸
沉淀了珞珈的悠久历史
但细节并没有因岁月变迁被抹去
透过图纸
我们仿佛还能看到
开尔斯在设计时紧锁的眉头
还能看到作为助手
莱文斯比尔一尺一度的记录
存留的建筑图纸讲述了前人的建校时光
于细微严谨的一笔一画中
为我们展现最美大学的“雏形”
也使珞珈记忆有迹可循
小彩蛋来啦!
除了受捐的这批图纸外
还有一批建筑图纸馆藏在武大多年
伴随武大走过峥嵘岁月
带着前人意志见证珞珈不断发展建设
也为后人追溯历史的脚步提供考据
当我们重新翻起早期建筑设计图纸
看的是科学精妙的建筑设计
是当年设计师的匠心独具
是如今仍然耸立的巍巍建筑
也是百年来珞珈走过的艰辛道路
▲馆藏的理学院建筑图纸
百年来
武汉大学吸收了各方英气
而成今日之宏伟
开尔斯、莱文斯比尔等工程师
对珞珈山的贡献
珞珈山将永记心中
同时,珞珈山也孕育着一代代的英杰
精神风貌与巍巍建筑浑然一体
时光荏苒中
珞珈故事仍在继续
历史、艺术和科学
三大价值集于一身
这份珍贵的礼物
珞珈山将永存
当设计图纸变成现实
百年建筑伴随岁月更迭
见证一代又一代人的珞珈故事
关键词: